首页 政策速递 常见问题 移动下载 联系我们 法规库

目录导航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

财建〔2021〕148号 目前固定

类      别:小企业会计
文      号:财建〔2021〕148号
颁发日期:2021-06-17
地   区:全国
行   业:全行业
时效性:有效

?(2003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全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特作如下决定。 ?一、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增强实现”两个率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进一步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也是近年来全党全国学习贯彻活动的继续和深化,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全省上下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通知》要求,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迅速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要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成就,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两个率先”上开创新局面。 ?2、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思想观念和各项工作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思想先导,推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全力拓展思想胆放的新空间。解放思想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解放思想,根据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新发展解放思想,根据各地发展中的新情况解放思想,根据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坚决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坚决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从根本上解决“自我束缚”和“互相束缚”的问题。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放手让广大干部创优争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放手让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领导干部要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做勇于探索、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模范。 ?3、把实现“两个率先”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任务,在本世纪头20年里,汀苏要实现“两个率先”,这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定位,是全省上下奋斗前进的总目标,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总任务。实现“两个率先”,是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的需要,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期盼,也是保持江苏在全国“第一方阵”地位的客观要求。实现“两个率先”,是江苏当前最大的实际,是全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任务和具体体现。我省观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一个不平衡、不全面、水平不高的小康。实现“两个率先”,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江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更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要紧密结合江苏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两个率先”的实践。增强实观“两个率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坚定信心,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任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全省“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和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实际,提出具体奋斗目标,总结新经验、制定新措施,探索新路子,推动“两个率先”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立足省情实际,进一步明确“两个率先”的目标和要求 ?4、根据十六大的战略部署和江苏的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我省“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既要努力体现中央对江苏发展的要求,又要充分反映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还要注意保持与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相衔接。实现“两个率先”的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盾更加殷实:到2020庄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观代化,把江苏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省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1.4倍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4000元(约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7E左右(约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约1000美兀)。我省三大区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时序是:2007年前,苏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前,苏北地区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必须切实把握以下几条: ?坚持加快发展。把加快发展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第一要务,突出发展主题,抢抓发展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富民为本。进一步加快富民步伐,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把致富农民放在突出位置,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使人民群众从加快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 ?坚持改革创新。大胆解放思想,勇寸:突破陈规,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胆略和创新的举措,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实施五大主战略: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不断赋子时代内涵,推出新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两个率先”进程。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观“两个率先”的关键:必须把第一个“率先”作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高扬发展、创新、团结的旗帜,充分调动各级干部创优争先和人民群众创业致富两个积极性,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积极因素,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刀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措施、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 ?三、突出发展重点、确定实现“两个率先”的战备举措 ?7、全面实施富民工程。把富民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使我省收入分配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适应。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适当调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加快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基本相适应的机制,逐步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形成企业职工收入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机制。允许实行有差别的地区分配政策,在体现“效率优先”的同时,适当“兼顾公平”,注意把分配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拓宽收入渠道,提高资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做大做强建筑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把致富农民作为富民工程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政策,确保土地收益真正向农民倾斜。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他们的长远生计。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探索对农民直接补贴的办法。调整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减免农业税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清除一切对农民的歧视性规定。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转移一批,加快农业产业化消化一批,加快农村城镇化吸纳一批,加快城市现代化融入一批,加快经济国际化输出一批,切实通过减少农民来致富农民。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确保应收尽收。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工作,切实安排好社会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 ?8、走切合江苏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全面推广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装备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确立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地位。以技术重置带动技术升级,以投资增量带动产业优化。优化产业布局,以“三沿”为轴线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抓好沿江基础产业带、沿沪宁线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卢业带和沿陇海线资源加工产业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快沿海开发开放。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推进国家、省级高新园区、特色产业基地和重点工业园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省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层次。在2010年前,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销售收入“双倍增”,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努力走出--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9、抓好沿江开发战略性工程。根据省委、省政府沿江开发的既定工作部署,实施总体规划,落实配套政策,》加快项目推进。坚持统筹规划、持续发展、永续利用。在政策导向上,鼓励苏南跨江开发和两岸联动开发,促进产业集聚,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江北岸重点开发区建设。构筑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平台,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现代制造业为主体、大企业为支柱、现代物流业柜配套的沿江工业走廊。到2010午,沿江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8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0元左右。经过10年乃至10年的努力,把沿江地区建成巾国先进生产力发展最旺盛的地区之一,使沿江地区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制造业聚集带,发达文明、充满活力的滨江城市带,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大江风光带。 ?10、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发达的比较优势,着力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和科研院所改革,加快形成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机制,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和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推进办学投资体制多元化。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突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两个率先”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力推进人才强省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珍惜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快形成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完善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实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进一步释放人才的创业能量,鼓励和引导人才到企业和社会亟需的领域施展才能,允分发挥人才作用:突出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放手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构筑江苏新世纪人才新高地。 ?1l、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抢抓国际资木和产业向长江三角洲转移的重大机遇,实现开放型经济新交破。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加强与跨国公司及其研发机构约合资合作,大力引进信息、重化工等产业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形成关联度大、聚集度高的产业链和产业基地。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引导外资投向农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智力和管理经验,注重消化吸收和创新。把握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进一步发挥开发区优势,完善功能,形成特色,强化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陕推进全省开放、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全面加强与上海的合作,学习上海,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接轨上海,在主动服务中接受辐射,在协作竞争中谋求共赢。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程,进--步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优势。 ?12、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坚持以城市现代化为主导推进城市化发展,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并进。深化城市土地、户籍、投融资、市政公用事业等项改革,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把做好规划作为城市政府的第一责任,运用世界眼光和现代发展理念,进--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重点建设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加快建设中心城市。重视中小城市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鲜明特色,优化城市人居环境。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和城镇空间布局。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不断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带动力。积极推进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都市圈建设,加强区域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突破行政界限束缚,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加强都市圈快速通道建设,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13、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共同发展。苏南地区要在全省“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当好排头兵,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开放和科技人才等优势,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升发展层次,构筑发展新优势,为全省大局发挥应有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苏中地区要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和突破口,增强自身实力,提升发展水平,实现快速崛起,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苏北地区要加速工业化进程,实行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积极呼应沿江开发,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继续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扶持力度,围绕财政、产业、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 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水利、交通、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要向苏北倾斜,工业骨干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在苏北布点。加快苏北地区基础能源、基础原材料,基地建设。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拓展南北挂钩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成效。重点加大对宿迁节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苏北地区大胆改革创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跟卜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14、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积极引导城市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促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市场竞争主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现代营销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外向化和标准化水平,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加央乡镇企业体制创新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进--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办好惠及‘万农民的各项实事。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曾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拘动力和活力。 ?15、加快发展服务业。以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目标,努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发挥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和促进作用。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技术手段,改造和发展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行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做强做大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咨询业和会展业。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建设旅游大省:实施服务业名牌发展规划打造服务业著名品牌,支持其扩大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刀。加快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构筑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16、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加大资本运作、资产重组力度,推动企业并购,加快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全省形成50个年报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其中有几个超500亿元的大集团。500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企业。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优秀企业家集中,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形成有全国市场覆盖能力、有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17、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取得较大突破。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引导外资、民资和社会法人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真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推行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和年薪制等办法,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有序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形成完善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18、进一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切实贯彻“六放”方针,放宽准人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不断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增强全民创业意识,提高全民创业本领,支持群众自主创业。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党政机关的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拔尖人才创办民营企业。减轻企业负担,提高服务水平,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真正把发展民营经济的内生机制建立起来,放手把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发挥出来。 ?19、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各类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确保资源永续利用。十分注意保护和节约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努力打造“绿色江苏”。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制度。增加对环保的投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控制和大力治理环境污染。重点做好长江、太湖和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确保长江饮用水源和“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促进生态省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使我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全面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大力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继承发扬江苏优良地域文化传统,广泛弘扬新时期江苏人“勤勉创业、务实诚信、宽容开放、率先奋进”的精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诚信江苏”。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精心组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注重发展优势文化艺术门类,打造独具优势的文化艺术名品,提升江苏文化品位。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传媒等事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之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省级文化产业集团,带动全省优势文化资源的整合。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卫生事业,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休系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全省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体系,努力提高竞技休育水平,全力办好“十运会”,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和体育现代化进程。 ?21、不断推进汁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支持各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各级政协充分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侨务政策,高度重视做好对台工作。以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珲体制,,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各类行业协会改革步伐,鼓励和规范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 ?进一步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l作,提高立法质量,建立比较完善的、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全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努力化解和消除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强社会冶安综合治理,落实社会治安长效管珲措施,健全群防群冶组织,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防范和惩治境内外敌对势力和邪教组织的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则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江苏”。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2、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把学习贯彻“‘个代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力争:两个率先”‘主题教育活动,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十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认真研读江泽民同志的原著,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各级党组织的学习贯彻。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扪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丰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珲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桕长; ?23、建设一支适应“两个率先”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人用人的根本标准。以发展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推上重要领导岗位,把最强的干部放到发展第一线的关键岗位上。大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扩大民主,鼓励竞争,加强交流,强化监督,建古健全选拔任用、监督管珲、责任追究等科学机制,用制度保证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管好干部。加强千部的学习培训,强化终身学习的理念,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党员领寻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努力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24、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两个率先”进程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两个率先”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广大党员真正成为“两个率先”实践中的先锋模范。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重视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山发展党员,同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团结一切积极分子,合力推进“两个率先”进程。 ?25、着力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严格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认真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牛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㈩问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做到既发展经济,又善待百姓,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尊重专家意见,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土化。健个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反对弄虚作假、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等不良作风,把加快发展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倍加珍惜团结,全力维护团结,不争权,不争名,不争利,做团结一致的模范。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清正廉洁、取信于民,艰苦奋斗、实干为民,勤政务实、造福于民。 ?省委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实现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目标而努力奋斗! ?《新华日报》03、07、24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3977号
Copyright © https://www.hqj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恒企网校 版权所有